国家级都市圈,再次扩容。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五大都市圈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正式升级成为全国第12和第13个国家级都市圈。眼下,随着规划获批,一线城市都市圈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广东也一口气拿到了两个“国家级”名额。

  另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CFF20LXzkOyibRIYmPNTDTicUUiaOITZJHyU2zsrWicKqMrKaxcvhxPfViaET3faDiadcm7h0gic3nmTylQyKGqw4jYfg.png

  据南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接受采访时指出,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省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2022年,广东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达1.08亿,占全省比重85.41%,五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93.6%,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90%。

  艾学峰表示,经过多年实践,广东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加快培育发展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都市圈,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增强珠三角、北部湾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内生动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广佛肇清一体化再加速 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都市圈、城市群,是新一轮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

  据广东省政府网站消息,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佛山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为3257万人。广州都市圈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质量均位居国内都市圈前列。2022年该都市圈GDP约4.46万亿元,人均GDP约13.7万元,经济密度约2亿元/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都市圈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2022年该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 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都市圈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培育了华为、腾讯、OPPO、vivo、TCL 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初步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2022年,都市圈专利申请量达478638件,专利授权量达348968件。

  今年以来,沈阳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均以不同的方式由地方发布获批消息,加上此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都市圈,当前“国家级”都市圈的数量已快速增长至13个。

  截至2022年,广州、深圳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4万亿元,在全国都市圈中位于前列。广州、深圳都市圈既是广东经济的主引擎、核心增长极,两个都市圈也横跨了珠三角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粤东地区,面临着如何发挥核心城市带动发展的重要问题。

  具体来看,广州都市圈将探索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路径,为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出探索和试验。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全域同城化为引领,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带动肇庆、清远中心城区成为发展极,最终形成“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国高质量同城化示范区、全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典范区。到2030年,广州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8%。  

  深圳都市圈则以开放、创新为主要特征。规划提出,深圳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惠州为副中心,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惠州首次被确认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由此,深圳都市圈内部将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功能区。深圳作为主中心,将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东莞、惠州作为副中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

  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研发投入强度目标是达到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93%。

  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对东莞而言,深圳都市圈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深圳、东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还能进一步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探索经验。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万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珠海为核心,中山、江门、阳江作为发展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提升珠中江同城化发展水平,提升珠中江阳协同发展水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到2030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左右。

  汕潮揭都市圈位于广东东部沿海,规划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土地总面积10611.1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1375万人。汕潮揭都市圈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591亿元,2022年平均人口密度为 1296 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 706 人/平方公里的密度。《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汕头核心区为主中心,潮州、揭阳为两大重要增长极,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均质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区。到2030年,汕潮揭都市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约1400万人,城镇化率达67%左右。

  湛茂都市圈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包括湛江、茂名全域,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17亿元,常住人口1327万人。《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湛江市城区为主中心,茂名市城区为副中心,空港经济区为极点,推动湛江协同茂名一体化发展,培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到2030年,湛茂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57%。

  五大都市圈规划有何深意?

  据南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都市圈是人才等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集聚地,也是先进技术的发源地和应用场。首先,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进一步提振都市圈经济,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增长极。  

  其次,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参与构建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手段。都市圈是城镇化空间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消费群体总量大、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是各类新消费的策源地,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再次,加快五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有效均衡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效提升我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最后,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艾学峰还强调,五大都市圈发展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是统一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的联动发展。在编制规划时注重加强广深双城联动,推动广州、深圳都市圈的全方位合作;推动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主动承接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加快构建“核+副中心”动力机制。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长期关注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他留意到此次规划深化了原有的都市圈概念,回归都市圈本质,即不是按照行政边界,割裂市场的态度,而是从构建统一大市场来考虑构建都市圈。例如,不强行将河源与深圳都市圈放在一起,仅将深汕合作区放在深圳都市圈内。

  “都市圈是开放的‘圈’,是市场联系和社会分工更密集的概念。”陈鸿宇向记者表示,都市圈的提出是为了协调城乡发展,通过动态调整规划不断增强都市圈新内涵,将释放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4.46万亿元,深圳都市圈4.9万亿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1.3万亿元,汕潮揭都市圈7617亿元,湛茂都市圈6591亿元,合计12.08万亿元。

CFF20LXzkOyibRIYmPNTDTicUUiaOITZJHyb2jhOUVjohw1YX5ibDDRB8yOQsNiabibgVPXKYS8aiaxXd8TPbBHxOeOsA.png

  随着广东的五大都市圈规划落地,都市圈建设提速,也意味着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将进一步消除。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散的决策会导致区域协调效果较差,未来可以探索在市级之上,在都市圈层面设置一级协调机构。比如在都市圈层面,以参股的形式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每个城市的税收多少就按比例参股多少,让基金的投向超越城市的本位利益。